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眼睛里的“微雕艺术”:当白内障遇上晶状体“脱钩”,医生巧用“拉钩套圈”重筑光明

发布时间:2025-10-15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白内障手术在老百姓口中常被调侃为“换镜头”,如今,日益成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只需一个 2-3 毫米的微小切口,把浑浊的晶状体打碎吸走,再植入人工晶体,就能让无数人重获清晰视界。可倘若支撑镜头的“绳索”——晶状体悬韧带——松了、断了呢?这就好比照相机的镜头不仅模糊,还摇摇欲坠,甚至可能掉进“机身”深处(玻璃体腔)!这就是医生所说的晶状体脱位,手术难度瞬间升级!

微信图片_2025-10-16_113917_424.jpg

一、麻烦的“组合拳”:白内障 + 晶状体脱位

当白内障遇上晶状体脱位,患者的世界不仅是模糊的,还会出现重影、眼痛、畏光等困扰,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特别是高龄老人、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或者患有某些眼疾的人群,悬韧带更容易变得脆弱,风险更高。

这种情况可能由先天因素(如马凡综合征)、外伤、高度近视或老化引起。此时,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就像在摇晃的桌子上叠积木,风险大大增加。

二、不同年龄层,挑战各不同

1.年轻患者(20-50 岁):

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往往多因外伤或先天疾病导致,因此晶状体脱位也往往更突然,悬韧带损伤范围广。手术不仅要处理白内障,还要修复眼部其他创伤,对医生的操作精度要求极高。

2.老年患者(60 岁以上):

多与老化相关,悬韧带逐渐松弛,脱位过程较缓慢。但老年人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手术需更注重安全性,避免术中出血或术后感染。

三、眼睛里的“精细活”:拉钩 + 套圈术

问题虽然严峻,但是不要慌,看眼科专家们如何化身“眼内工程师”,用“拉钩”稳住、“套圈”支撑,在方寸之地完成精妙绝伦的视力拯救行动! 

拉钩:用微小的器械轻轻牵拉脱位的晶状体,帮它回到相对正常的位置,方便后续操作。

套圈:植入一个囊袋张力环,这是一个环形的 “支撑架”,能像救生圈一样套在晶状体囊袋上,把松弛的悬韧带撑起来,固定人工晶体的位置。

整个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每一步都要精准到 0.1 毫米,堪称“眼球上的绣花”。

四、术后恢复:耐心比速度更重要

这类手术的术后恢复比常规白内障手术稍长:

1.术后 1 周内要避免低头弯腰、用力咳嗽,防止人工晶体移位;

2.遵医嘱滴眼药水,预防炎症和感染;

3.1个月内不要揉眼、游泳或做剧烈运动;

4.视力稳定通常需要1 - 3个月,期间可能需要配镜调整。

5.如果出现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变形,要立即就医。

五、别让“复杂”吓退希望

很多患者一听“晶状体脱位”就打退堂鼓,虽然情况复杂,听着又吓人,但希望仍在。随着技术发展,这种手术的成功率已经非常高。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出现看东西重影、视野缺损、视力突然下降,别当成普通老花眼,及时做眼科检查才能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毕竟,清晰的世界,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争取。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