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过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每年春秋季都有很多患者朋友出现眼睛痒、红、流泪,有人还伴有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去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用药后好转了,结果第二年又在相同时间反复发作。那么,这令人烦恼的“过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过敏,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过度敏感的含义。简单说,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防卫过当”了, 它错误地把一些无害的物质(比如花粉、食物)当成了危险的敌人(比如病毒、细菌),并发动了过于猛烈的攻击,这种过度的攻击反应反而伤害了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各种不舒服的症状。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看做是一支非常敬业且高度警惕的军队,时刻保护我们身体健康,当真正的敌人(如病毒、细菌)入侵时,这支军队会迅速出动,消灭敌人,保卫机体,这是正常的防御反应。但当过敏发生时,就像有一天,一个普通的、无害的平民(比如一粒花粉或一颗花生)走进了国家,这支防御部队却错误地把它识别成了伪装的特工或危险的敌人(医学上称为过敏原),随后发布通缉令(产生IgE抗体驻扎在全身各处),当再次遇到这种物质时,身体就会拉响最高警报,并派出大量“部队”(免疫细胞和抗体),动用重型“武器”(如组胺等化学物质)去攻击这个无害的平民,这场激烈的战斗炮火连天,虽然“平民”被消灭了,但战斗所在地的“街道”、“建筑”(也就是您的眼结膜、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也被严重破坏,反应在我们身体上,就是感受到的眼痒、打喷嚏、呼吸困难、起疹子等过敏症状。
常见的过敏原包括以下物质:
1.微粒类:如蒿草、花粉、尘螨、霉菌、宠物皮屑,导致眼红、痒、流泪,呼吸道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气喘、呼吸困难。
2.食入性:如花生、坚果、牛奶、鸡蛋、海鲜、大豆,导致消化道: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3.接触性:镍(首饰)、化妆品、乳胶、花粉等,导致皮肤:湿疹、接触性皮炎、红肿、瘙痒。
4.注入性:如蜂毒、某些药物(如青霉素) 导致局部红肿疼痛 ,严重的可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危及生命。
过敏反应可引起以下症状:
1.血管扩张:导致皮肤红肿、发热。
2.液体渗出:导致组织水肿、鼻涕增多、眼睛发痒。
3.平滑肌收缩:导致气管收缩、呼吸困难;肠胃痉挛、腹痛腹泻。
4.神经末梢刺激:导致剧烈瘙痒等躯体反应。
朋友们,现在了解了过敏的本质、过敏原的种类以及过敏的症状,是科学应对的基础。若出现眼痒、喷嚏、皮肤红肿等疑似症状,且接触过花粉、特定食物等过敏原,别大意,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过敏原才能精准防护。若过敏反应加重,如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切勿自行用药或拖延。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