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眼角内眦的“小红肉”究竟有啥用?

发布时间:2025-07-1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日常生活中,大家在照镜子时经常注意到,我们的眼角有“小红肉”,看似不起眼,却藏着不少健康秘密。

微信图片_20250718171602.jpg

其实,这块“小红肉”在医学上有明确的身份,它的变化也反映了眼睛的健康状况。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一下这个我们天天见却不太了解的眼角结构。

一、眼角“小红肉”是什么?

我们俗称的“眼角红肉”,通常指内眼角靠近鼻梁处那块小小的、略带红润的组织。它的医学身份其实叫泪阜—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组织,位于内眼角,呈红色或粉红色。它里面含有皮脂腺和汗腺,能分泌物质帮助润滑眼表,正常情况下不痛不痒,也不会变大。

对于有些朋友发生的泪阜异常,常见有以下两种原因:

1.睑裂斑—黄白色隆起:这种出现在眼白表面的淡黄色或黄白色轻微隆起,常见于中老年人,位于眼角靠近鼻侧的位置,它实质上是结膜组织的变性增厚,通常不会长到角膜上。

2.翼状胬肉—异常生长的“小红肉”:这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红肉”!它从眼角开始生长,呈三角形向黑眼珠(角膜)方向蔓延,表面能看到明显的血管。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长入角膜中央遮挡视线。

微信图片_20250718171605.jpg

二、什么情况下应该提高警惕?

当您发现眼角的红肉出现以下变化时,就该提高警惕了:

1.变大变红:泪阜区异常增大、发红、水肿,常伴有分泌物增多,可能是泪阜炎症或感染的表现。

2.向黑眼珠蔓延:当小红肉越过眼白边缘向角膜生长,形成三角形带血管的组织,很可能是翼状胬肉。初期可能没有症状,但进展后会出现异物感、眼红、视力下降。

3.突然肿起伴痒痛:眼角红肉区域突然肿胀,可能伴有痒或痛感,可能是过敏、麦粒肿(针眼)或结膜炎的表现。

4.长期存在但无感觉:有些中老年人眼角内侧有黄白色小颗粒或肉状物,不痛不痒,这通常是睑裂斑,是结膜组织的良性变性。

三、泪阜异常怎么办?

根据不同原因,治疗方法各有不同:

1.消炎抗菌:对泪阜炎症或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肿,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眼药水或抗炎眼药水进行治疗。

2.控制胬肉发展:翼状胬肉初期若无症状可先行观察,但当其接近瞳孔区或引起明显不适时,需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这是目前复发率较低的手术方式。

3.囊肿或肿物切除:泪阜区囊肿或良性肿物,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切除。

4.中药调理与护理:中医会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调理,常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剂,同时可配合中药熏眼、热敷等物理疗法。

四、日常防护小贴士

一方面我们日常应树立良好用眼习惯,在强紫外线环境戴防护镜,保持用眼卫生,工作生活中避免过度用眼等,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可在生活中进行饮食调理,预防发生泪阜异常问题。

微信图片_20250718171607.jpg

眼角这块小小的“红肉”虽不起眼,却是我们眼健康的重要风向标。多数情况下泪阜变化是良性的,但向角膜蔓延的异常生长需要及时干预。下次照镜子时,不妨看一下自己的眼角,若有异常变化,也请引起警惕及时到专业眼科就诊!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眼表科简介

眼表疾病科(外障眼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有国家级名老中医、美国留学专家在内的高素质医疗队伍,优势病种为干眼、角膜炎、泪道疾病、结膜病、过敏性眼病、葡萄膜炎、巩膜炎等。

诊疗特色: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论治,采用针灸、艾灸、刮痧、中药雾化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使中药外治与内治相结合。采用中药内服,使整体和眼局部治疗相结合。我科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治疗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过敏性眼病及难治性眼表疾病,年门诊量达1.6万余人次,患者疗效满意。

微信图片_20250718171608.jpg

医生介绍:罗悦,住院医师,中西医结合眼科硕士,参与多项国家级及院级课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眼科常见病,如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青光眼、泪道疾病等。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四下午

微信图片_20250718171610.jpg

专家介绍:吴宁玲,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眼表疾病科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及参与10余项课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科技进步奖6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经验,擅长眼表及白内障、泪道手术,擅长各种眼表疾病,擅长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眼免疫性疾病、泪道疾病、眼表肿物、儿童眼表疾病等眼科常见及疑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