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一到换季就鼻塞咽痛?警惕“上呼吸道感染”偷袭!

发布时间:2025-05-23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换季时总有人打喷嚏、流鼻涕到怀疑人生?喉咙痛得连吞口水都像“吞刀片”?这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在作祟!作为人体呼吸道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咽喉一旦被病毒或细菌攻破,就会引发一系列不适。学会识别症状、科学用药,才能快速摆脱“酷刑”。

微信图片_20250523140801.jpg

一、三大典型症状:你的身体在报警

1、“水龙头”式流涕

初期清鼻涕流不停,后期可能变浓稠黄绿涕(不一定是细菌感染!)。

2、喉咙“着火”

吞咽疼痛明显,严重时声音嘶哑,扁桃体红肿甚至出现白点。

3、全身“断电”

低烧(37.3-38℃)、头痛乏力,部分患者伴随耳朵闷胀感。

※危险信号:高烧超过3天不退、呼吸急促、咳血丝痰,请立刻就医!

二、上呼吸道感染该如何治疗?

1、病毒攻击——靠免疫力“躺赢”

9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抗生素效果欠佳!

退热止痛: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注意:儿童禁用阿司匹林)

鼻塞克星:生理性海水喷鼻剂(安全无依赖)

止咳妙招:右美沙芬(干咳适用)、复方甲氧那明(咳嗽咳痰)

2、细菌入侵——抗生素精准打击

若确诊为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时,需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但必须注意:需验血确认细菌感染后再用药,严格按疗程服用,擅自停药易导致细菌“复活”,也不可在未明确检查时擅自用药。

3、中成药误区

连花清瘟、板蓝根等中成药也并非万能!症状不同、用药不同,乱用可能加重病情,以下几种中成药可做参考:

(1)风寒感冒:怕冷明显,发热轻或无热,流清鼻涕,咳白稀痰,头痛身痛,无汗,舌苔薄白,多见于初期。

常用药: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桂枝合剂(适合体弱怕冷者);食疗方:生姜红糖水、葱白豆豉汤。

(2)风热感冒:发热重,怕冷轻,咽喉肿痛,咳黄黏痰,鼻塞流黄涕,口渴喜饮,舌红苔薄黄,多见于中期。

常用药:金花清感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颗粒(早期咽痛明显时);食疗方:薄荷菊花茶、梨藕百合汤。

(3)暑湿感冒(夏季常见):发热伴头身困重,像裹湿毛巾,胸闷恶心,食欲不振,大便黏腻,舌苔厚腻。

常用药:藿香正气水/胶囊、保济丸、六一散(外感暑热无汗者);

食疗方:绿豆薏米粥、冬瓜荷叶汤。

(4)体虚感冒:反复感冒,乏力盗汗,低热怕风,舌淡苔白。

常用药:玉屏风颗粒(增强免疫力)、参苏丸。 

(5)阴虚感冒: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常用药:加减葳蕤汤(需中医师指导)。

微信图片_20250523140814.jpg

三、居家护理加速康复:

每天8杯温水(约2L),淡盐水漱口缓解咽痛;

空气加湿至50%湿度,让呼吸道不再“干烧”;

小米粥、蒸蛋羹等软食保护红肿的咽喉。

划重点:普通感冒5-7天自愈,硬扛不可取,乱用药更危险!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请立即前往医院。科学用药 + 充分休息,才是应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终极武器!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急诊科简介

微信图片_20250523140816.jpg

急诊科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重点建设科室之一,承担医院及周边百姓急、危、重症患者的综合救治工作;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10人。设有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重症监护室、诊室(急诊眼科1个、急诊全科1个)等多个功能区,开放床位14张、输液椅12张,配备有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心肺复苏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湿化氧疗仪、床边血滤机、全自动洗胃机、血气分析仪、肺功能检测仪、纤维支气管镜、亚低温治疗仪、眼压仪、裂隙灯、蜡疗机、红外线治疗仪、疼痛治疗仪、空气波治疗设备等多台治疗及抢救设备,具备开展应急医疗救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

急诊科开通生命绿色通道,实行24小时开放式工作制,可熟练完成心肺复苏术及各类急危重症抢救,对各类眼科急症、高血压危象、急性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重症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危象、各种原因的休克、急性创伤、清创、缝合、换药等危重病的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电话:68688877-6636

地址: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一层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