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教育

廉政建设

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教育

【廉政教育】养成好心态才有好状态(2023年第十一期)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640.jpg

  心态决定状态。养成良好心态,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对党员干部来说格外重要。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风险挑战交织叠加,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干部只有保持积极健康的良好心态,才能有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人的正念邪思都是从心出发,心正才能言正、行正、身正。在现实中,面对斗争考验、进退留转、名利得失,难免遇到不尽如人意、进退两难、无能为力的时候,一些干部在心态上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顾虑“洗碗越多、摔碗越多”,碰到难题退避三舍,遇到矛盾绕道而行。有的遇到挫折打击后便久久无法释怀,不敢再次直面难题、勇挑重担。有的在学生时代表现优异,工作后遇到批评指责容易灰心气馁,遇到肯定表扬容易得意忘形。有的生活阅历有限,心智不够成熟,看不到与他人的差距,对个人利益却斤斤计较……这些问题心态既会影响个人的成长进步,更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

  良好心态的养成,离不开干部融入日常的党性修养。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努力锻炼,认真修养,尽可能地逐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和品质。可以说,正心修身是一个不断同自己对话、作斗争的漫长过程,时时事事处处需要用心坚守。正如心态的“态”字,只有放大格局、跳出“小我”,让心变得更大一点、更纯粹一些,才能对事业、对权力、对生活养成积极健康、乐观豁达、理性平和的心态。

  永葆进取之心干事。一个单位或部门,没有边缘闲置的岗位,只有边缘闲置的心态。每个岗位都是锻炼人、发展人、成就人的平台,但若心态出了问题,不仅会让自己失去进取状态,也会影响其他“在状态”的人,从而破坏干事氛围。作为党员干部,应该珍惜组织给予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把每一项任务视作宝贵的锻炼提升机会,破除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等思想束缚,拿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愈挫愈勇的干事状态,真正做到责任在心、担当在肩。自觉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胸怀,练就钉钉子的韧劲和毅力,不图一时之名、不贪一时之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工作自然越干越顺心、越干越出色、越干越快乐。

  常怀敬畏之心用权。心有所畏,才能做到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现实中,个别干部不把滥用权力的“小节”当回事,认为无伤大雅,但出事往往就是从这些“小节”中开始的。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不拿权力做交易、不为诱惑所动摇,真正代表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对手中的权力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在内心深处立起“警示牌”“警戒线”“篱笆墙”,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习惯在“聚光灯”下行使权力,在“放大镜”下开展工作,任何时候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自觉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

  保持平常之心待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和情绪,将个人名利、进退、得失看得太重,就容易诱发心态失衡、言行失态,甚至滑入犯罪深渊。党员干部应该一刻不放松地改造主观世界、注重品格陶冶,坚守内心宁静、保持清醒头脑,努力长刚正之气、卸名利之累、去得失之忧。以感恩的心态对待组织、维护组织,轻轻松松对待个人问题,坦坦荡荡接受组织安排,进退从容、宠辱不惊,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出色的工作业绩报答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此外,养成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情趣,充实丰富精神世界,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让人生道路走得正、走得稳、走得好。

  干部养成良好心态,也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培养。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结合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党章党规规范言行,坚持学用结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气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把干部的真实心态和想法摸清楚、掌握准,在政治关心、精神激励、生活关爱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帮助减轻心理压力、清除心理障碍、筑牢心理防线,让干部满怀信心地专心谋事、放心干事,努力营造心齐气顺、心无旁骛的干事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