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银龄健康,从心启航——中医视角下的老年心理健康守护

发布时间:2025-06-26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当下正值2025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银龄健康,从心启航”。这美好的八个字,不仅寄托着对身体健康的祝愿,更蕴含着对晚年精神世界充盈、心境愉悦舒畅的深切期盼。今天,我们将从中医的角度与大家分享老年心理健康这个至关重要的“养生基石”。

10.jpg

  一、心身一体,健康之本:为何老年心理健康如此重要?

  中医认为身体的健康(形)与精神的健康(神)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即“形神合一”。心理健康并非虚无缥缈,它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存在形体逐渐衰弱和多病共存的特点,形体功能的衰退会在无形中逐渐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如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躯体疾病,可因身体状况引发焦虑、抑郁甚至认知障碍;而持续情绪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通路影响免疫功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因此,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1、影响免疫力:

  长期忧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在中医属于“情志内伤”,易导致“肝气郁结”、“心脾两虚”等状态,扰乱气血运行,削弱人体正气,使老年人更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或导致原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加重。

  2、加重躯体症状:

  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时,原有的腰腿痛、头晕、失眠、胃口差等症状往往会更加明显或难以缓解。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情志不畅就是导致气血不通、脏腑失养的重要因素。

  3、降低生活质量:

  心理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社交意愿和日常活动能力。一个心境开阔、情绪稳定的老人,更能享受天伦之乐,参与社会活动,安享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4、增加疾病风险:

  现代医学研究也明确表明,长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甚至影响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中医“身心同调”治疗老年心理健康

  从“心主神明”到形神共养,中医理论中,“心”不仅指心脏这个器官,更包括主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的“心主神明”。老年心理健康的核心在于脏腑气血功能的调和,特别是心、肝、脾三脏的协调:

  1、心神安宁:

  “心主神明”,心神安定,则思维清晰,情绪平稳,睡眠安稳。心神失养或被扰乱,则易出现心烦、失眠、健忘、淡漠甚至精神恍惚。

  2、肝气调达: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肝气舒畅则心情愉悦;肝气郁结则情绪抑郁、多愁善感、唉声叹气、胸胁胀闷。

  3、脾胃健运:

  “脾主思”,“脾在志为思”。思虑过度伤脾,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心神,导致倦怠乏力、多思多虑、食欲不振、忧虑忡忡。

  中医通过个体化的辨证论治方法,运用中药内服、针灸外治及情志疏导等干预手段,通过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等治疗方法,实现调畅情志、平衡气血阴阳的作用。这种“身心同调”的医学模式,为老年共病提供了“多病同治”的个性化解决方案,避免了多个科室就医的繁琐,并通过“防治一体”的全程管理路径,提升了慢性病长期管理的效能与安全性。

  三、老年期常见“心”受困扰的信号

  1、心神不宁:持续感到莫名紧张、担忧、坐立不安、易受惊吓。需警惕是否存在焦虑情绪。

  2、肝郁气滞: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兴趣减退、常叹息、自觉胸胁或身体某处胀闷不适。需警惕是否存在抑郁情绪。

  3、心脾两虚: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疲倦、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伴心慌气短。

  4、精血亏虚,脑髓失养:反应迟钝、健忘加重、性格改变(如淡漠、多疑、固执)。需警惕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

  5、孤独失落感:社会角色转变、亲友离去带来的深层次心理冲击,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无价值感。

  四、“养心”有道:中医的智慧与方法

  老年心理健康的维护,重在“治未病”,在于日常的调养,在此给大家提供一下小妙招。

  Tip1:情志调摄是核心!

  顺其自然,知足常乐:接受年龄带来的变化,不过分纠结过往或担忧未来。培养豁达、宽容的心态。中医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清心寡欲有益心神。

  培养兴趣,老有所乐:多参与琴棋书画、花鸟鱼虫、太极散步、唱歌跳舞、社区活动等,找到能让自己专注投入、带来愉悦感的事情。动则生阳,情志舒畅。

  积极社交,沟通倾诉:多与家人、老友沟通交流,分享感受。参加老年大学、社区活动,建立新的社交圈。避免长期独处。情志贵在疏泄,而非郁结。

  Tip2:起居规律是保障!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至关重要。子时(23-1点)前入睡有利于养肝血,午时(11-13点)小憩片刻利于养心气。

  适度劳逸:避免过度劳累(劳神伤血),也避免久坐不动(气机郁滞)。动静结合,如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既能活动筋骨,又能调节气息,安定心神。同时每日可适当静坐片刻,专注呼吸(腹式呼吸),有助于清心静虑,放松身心。

  Tip3:适当食疗调脏腑!

  饮食清淡均衡:少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之物,以免生痰化火,扰动心神。

  养心安神食物:如莲子、百合、桂圆肉、酸枣仁、小麦胚芽等,可在粥、汤中适当添加。

  疏肝解郁食物:如玫瑰花、陈皮、佛手、白梅花、合欢花等。

  健脾养胃食物:如山药、薏米、红枣、茯苓等。

  Tip4:中医调摄来帮忙!

  配合一些穴位的按摩保健,可帮助我们调节气机,安神定智。举例如下:

  内关穴(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约三横指宽度处):宁心安神,宽胸解郁。常按揉可缓解心慌、胸闷、焦虑、失眠。

  神门穴(手腕内侧,腕横纹小指侧的凹陷处):养心安神定志,可改善失眠、健忘、心悸。

  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疏肝理气,平息肝火,可缓解情绪压抑、烦躁易怒、胁痛。

  百会穴(头顶正中):升阳益气,醒脑开窍,有助于改善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

  五、家人关爱与社会支持是老年人温暖的“心”药

  1、陪伴与倾听

  家人要多陪伴老人,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了解他们失落、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并给予情感支持和尊重。若发现老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失眠严重、性格大变、生活能力下降超过2周或更久,这可能是心理或认知障碍的信号,请及时带老人寻求专业帮助,不要忌讳就医,早期干预效果更好。

  2、鼓励与肯定

  肯定老人的价值和曾经的贡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或社会活动,让他们感觉自己“被需要”。

  3、创造和谐氛围

  家庭和睦是老人心安的港湾。避免争执,营造温馨、轻松、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中医讲“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本身就是最好的养生。

  “银龄健康,从心启航”——这不仅是美好的祝愿,更是可以实现的状态。老年心理健康是安享晚年幸福生活的关键支柱,它需要老年朋友们自身的积极调适与智慧养生,更需要家人和社会无微不至的关爱与支持。中医的智慧为老年朋友提供了调畅情志、滋养心神、平衡身心的丰富方法。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关注老年人的“心事”,用爱心、耐心和专业的知识,守护好每一位长者的心灵家园。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也将于2025年6月27日(明日)上午9:00在医院门诊楼一层大厅举行老年健康义诊活动,欢迎有需要的老年朋友及家属来现场咨询。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老年病及内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老年病及内科是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综合科室,拥有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医护队伍。医疗队伍包括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博士11人,硕士7人。我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优势专科、北京市第二批“十四五”重点专科(赶超类)。科室在学术带头人温艳东书记的带领下,以“致中和”为主导思想,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以老年综合征为着眼点、老年综合评估为把手、多学科干预为手段,以科室优势病种为优先主攻方向,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中心,努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科研能力。科室目前已延伸出老年脾胃病、老年心血管病、老年脑病、老年内分泌病等4个亚专科,形成了以老年慢性胃炎及癌前病变、老年功能性胃肠病、老年高血压病及临界性高血压、老年脑血管病、老年糖尿病、老年失眠为优势病种的专科特色。

11.jpg

  眼科医院老年病及内科预约方式:

  电话预约:114电话预约。

  线上预约: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微信小程序,搜索“内科”/“老年病科”。

  现场预约:门诊大厅自助挂号机/窗口。

  专家出诊时间表:

  温艳东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病):周四上午

  高铸烨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周二上午

  焦拥政主任医师(男性科,不孕不育专病)周四上午

  荆鲁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高血压专病):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秦绍林主任医师(脑血管病专病、睡眠专病):周一三四五上午

  孙睦主任医师(内分泌门诊、糖尿病专病):周一三五全天,周二上午

  侯宪聚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病):周三、四上午

  陶丽丽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体重管理门诊):周一二四五全天

  杨玉霞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高血压专病):周一、四上午

  孔屹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周一二三五六全天

  马克信副主任医师(脑血管病专病、睡眠专病):周二下午,周五周日上午

  富苏副主任医师(脾胃病专病,睡眠专病):周一上午,周四下午

  李成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病专病、体重管理门诊):周三上午,周一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