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抓住夏日黄金期:三伏贴助力治疗过敏性眼疾

发布时间:2025-07-09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每当花粉飘扬或冷风袭来,你的眼睛是否会突然陷入刺痒、红肿、泪流不止的困境?手指忍不住揉搓,却越揉越痒,这些都是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日常。

微信图片_20250814173432.jpg

眼睛的奇痒红肿,在西医看来是肥大细胞脱颗粒引发的过敏反应,而在中医理论中则将其归因于“本虚标实”。在中医眼中,这些症状被看作是“目痒”、“时复症”的范畴,正如明代医家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所指出的:“痒如虫行属风,目病之常”,但若反复发作,则需责之“阳气亏虚,伏寒作祟”。

这种反复发作的根源常在于人体阳气不足,寒湿内伏。当外界风冷邪气入侵,体内正气无力驱邪,眼络气血壅滞,便会爆发为春季或秋冬的眼部顽疾。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遇寒则发”的特点:秋冬季节症状加重,接触冷空气或冷水后眼痒加剧,伴随畏寒肢冷、乏力等全身虚寒征象。

中医认为,眼睛虽为局部器官,却与全身脏腑气血紧密相连。特别是脾肾阳虚的体质,导致体内水湿不化,寒饮内停,在外邪引动下循经上扰目络,最终诱发结膜炎症。这也解释了为何许多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虚寒性疾病。

微信图片_20250814173442.jpg

而三伏贴疗法,正为这类“冬病”患者带来了“夏治”的良机。“冬病夏治”理念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养生法则。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的时段,此时人体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药物更易透皮吸收。

微信图片_20250814173439.jpg

2025年三伏关键时段:

头伏贴(7月20日-7月29日):驱散深层寒邪

中伏贴(7月30日-8月8日):巩固温阳效果

末伏贴(8月9日-8月18日):固本防复发

三伏贴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不仅时间要把握好,其药物配方也暗含玄机。经典组方常包含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等辛温走窜之品。白芥子“透皮力强,善逐寒饮”;细辛“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甘遂“攻逐水湿”;延胡索“行气活血”。这些药物经姜汁调和后,药性被激发,敷贴于特定穴位,形成“穴位刺激+药物渗透+节气效应”的三重治疗机制。

微信图片_20250814173444.jpg

针对过敏性结膜炎的三伏贴治疗,选穴如同军事布阵,讲究主辅配合,远近协同:主穴一般选用大椎,大椎为督脉要穴,可振奋全身阳气;再加肺俞为辅穴,以调节卫气,抵御外邪。

注意事项:

三伏贴虽好,但也并非万能钥匙,以下人群进行三伏贴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皮肤破溃或高敏体质者

2.妊娠期妇女

3.实热证患者(发热、咳黄痰)

4.2岁以下幼儿。

另外,治疗期间需忌食海鲜、生冷,避免汗出过多导致药贴脱落。三伏贴只是防治体系中的一环,若处于急性发作期,仍需配合抗过敏滴眼液控制症状。

随着2025年三伏天临近,深受过敏性结膜炎困扰的患者朋友们一定要抓住这40天的“黄金窗口”,让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共同守护您的眼睛。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眼表疾病科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表疾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拥有一支由国家级名老中医、留美专家领衔的,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表疾病优势的高素质医疗队伍。

业务专长: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各种眼表疾病、葡萄膜病。包括:各种中重度干眼、角膜炎(特别是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泪道疾病、结膜病、过敏性眼病、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巩膜炎、小柳原田病、白塞氏病、黄斑水肿、黄斑病变;各种眼表手术如翼状胬肉、眼睑内外翻手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手术、泪道阻塞、泪囊炎、泪道激光、人工泪管植入术等。

特色技术:眼部激光治疗;针灸、艾灸、刮痧、中药雾化等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中药外治与内治相结合,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化论治,疗效良好。

科室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多项课题,对眼表疾病诊疗有深入研究,共发表高质量文章包括SCI论文100余篇,获得多项科技奖励。

微信图片_20250814173446.jpg

专家介绍:吴宁玲,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眼表疾病科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中医眼科杂志》编委,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主持及参与10余项课题,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获科技进步奖6项。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有丰富经验,擅长眼表及白内障、泪道手术,擅长各种眼表疾病,擅长干眼症、角膜炎、结膜炎、眼免疫性疾病、泪道疾病、眼表肿物、儿童眼表疾病等眼科常见及疑难病。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周五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