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健康科普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眼科医院健康科普】“过敏原检测”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4-04-1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又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了,但很多人却正遭受着过敏性疾病的困扰。过敏是指人体对通常情况下不会导致其他人产生一定反应的物质或环境产生异常的反应,这并不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根据世界过敏组织(WAO)发布的数据,全球过敏患病率高达30%~40%。

1 (1).png

随着卫生条件变化、抗生素过度使用、环境状况恶化、遗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交互作用,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中国有约4亿人受过敏影响。大多数过敏性疾病并不像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那样危及生命,而是会导致长期的生活质量下降、亚健康状态和一系列慢性疾病。

一、与季节密切相关的“过敏”有哪些?

1、过敏性鼻炎1

主要症状: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鼻塞。

影响和危害:

①.诱发多种并发症如: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窦炎、哮喘等;

②.严重鼻塞会影响氧气摄入,造成睡眠障碍、精神不佳,影响大脑认知、记忆力下降;

③.顽固性鼻炎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社交,导致情绪烦躁,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状态。

触发因素:气传花粉(春秋季浓度激增)、尘螨、宠物皮屑、霉菌等。

1 (2).png

2、湿疹/皮炎2

主要症状:慢性病程、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无比。

影响和危害:

①.引发过敏进程“三部曲”:皮肤表现,如湿疹或荨麻疹;上呼吸道表现,如鼻炎或腺体肥大;下呼吸道表现,如过敏性哮喘;

②.瘙痒难耐,影响正常生活、睡眠;

③.迁延不愈,身体留下疤痕或发生色素沉着,影响容貌和外观。

触发因素: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父母亲等家族成员有过敏性疾病史是本病的最强风险因素,遗传因素主要影响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不正确的洗浴、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

3、过敏性哮喘3-4

主要症状:呼吸困难、喘息、咳嗽、胸闷等表现。

影响和危害:可致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纵隔气肿、呼吸衰竭、脏器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触发因素:大部分哮喘为过敏性哮喘,常见触发因素还包括职业、环境、气候变化、药物和运动等。

受过敏影响的人群,却常常不知道是由哪种具体过敏原所致,因此,适时的过敏原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二、“过敏原检测”的意义

临床上,为实现对过敏性疾病的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首先要对其致敏因素进行甄别和明确。由此可见,过敏原检测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法,其检测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对目前症状是否由过敏引起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可为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治疗或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提供科学保障,这也是过敏性疾病唯一对因有效的治疗方法;三是通过对其分析判断,可尽早确定环境控制方案和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从根本上与“过敏”隔离。

三、何谓科学有效的“过敏原检测”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实验(SPT)/斑贴试验、鼻黏膜激发试验(SNPT)、食物激发试验(DBPCFC)、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等。前三种方法属于体内试验,而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则属于体外试验,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且方法学发展最快的检测手段[5]。

与体内试验相比,体外检测过敏原具有以下优越性:不受用药影响、无需停药;不受皮肤条件的限制,可一次性检测多种过敏原;患者痛苦小,特别适合不能停药或处于急性期患者、儿童患者。WAO白皮书推荐[6]:过敏患者体内试验+体外试验+临床病史,三者有机结合是过敏原诊断的金标准。因此,过敏原检测的报告单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紧密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解读诊断。

1 (3).png

四、如何实现过敏原精准检测?

目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检验科开展的“过敏原检测项目组合”,由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食物组和吸入组单点共计23项组成(见附表1),检测过程均采用革新技术--“免疫捕获法”,与传统定性检测方法相比,其在充分保证对低龄儿童检测灵敏度的同时,对各年龄阶段人群的过敏原筛查均可达到精准定量的检测目的。

参考文献

[1] Zhang Y, et al.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Allergic Rhinitis in China. Allergy Asthma Immunol Res[J]. 2019 Mar; 11 (2): 156- 169.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53(2):81-88.

[3]Huang K, et al. Prevalence,risk factors,and management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Lancet, 2019, 394 (10196)]: 407-418.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 43 (12): 1023-1048.

[5]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等.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 (6):707-725.

[6]Pawankar R, et al.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WAO) white book on allergy. Wisconsin: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2011. 12.

1 (4).png